2023.04.20 會津戰爭和圍城之戰

1868年秋天,會津藩被捲入了戊辰戰爭(1868-1869),這是一場忠於幕府(擁幕派)和支持恢復天皇統治(倒幕派)兩股勢力之間的戰爭。在此期間,會津若松的鶴城被圍困了整整一個月。

幕府的支持者
江戶時代(1603-1867)晚期,日本社會進入了動盪和變革的時期。在德川幕府的武士階級統治下,天皇的地位已經名存實亡。經過260多年的閉關鎖國政策,日本於1853年重新與西方國家建立國際關係。然而,一些武士對幕府將軍德川慶喜(1837-1913)當時的政策感到不滿,擔心日本的政治地位會因向西方國家開放而被削弱。
會津藩武士以紀律嚴明、英勇善戰而聞名。會津藩與幕府關係密切,在藩主松平容保(1836-1893)的領導下,會津藩向當時的首都平安京(今京都)派出大量武士,協助維護當地治安。松平容保是德川慶喜的親戚並深受其信賴,在1862年至1868年奉命擔任守護京都的要職,這讓其他藩主對松平容保以及會津藩的嫉妒和不信任逐漸加深。
 
權力爭鬥
隨著明治天皇(1852-1912)登基,強大的薩摩藩、土佐藩和長州藩(現在的鹿兒島縣、高知縣和山口縣)的藩主說服年輕的天皇站在他們這一邊,聯合反對幕府。最初,德川慶喜為了避免混亂,確保自身安全,同意放棄將軍地位。然而,他對倒幕的維新志士試圖消除德川家族的政治影響力萌生不滿,因此想從天皇手中奪回對京都的控制權,這也為內戰埋下了伏筆。
1868年1月27日,會津藩部隊在京都的鳥羽伏見之戰中與新成立的「薩長同盟」(薩摩藩與長州藩聯盟)交戰。不久之後,該同盟被天皇授予正式地位,成為新政府軍。德川慶喜很快放棄對權力的要求,逃離了京都,留下松平容保及其支持者來對付新政府軍。另一方面,天皇於1867年贏得了國家的統治權後結束了幕府政權,並於次年迎來了明治維新(1868)。新政府軍(同盟軍)要求懲治松平容保和會津藩武士,松平容保一再道歉請求寬宥,但最終未能成功,於是他率領著部隊撤回到會津藩的領地。
 
最後的決戰
當天皇計畫實行「版籍奉還」政策,命令所有武士將土地和戶籍歸還朝廷時,會津藩拒絕了這一命令。他們獲得本州北部的東北地區諸藩聯盟「奧羽越列藩同盟」的支援,在援軍的支援下戰鬥了數月之久。會津藩的支持者還包括「新選組」的成員,這支由松平容保組建的保安隊,旨在保護京都幕府派。儘管大多數新選組成員都是浪人武士,但他們以精湛劍術和對幕府的死忠而聞名。
到了1868年秋天,隨著新政府軍的逼近,會津藩部隊為保衛領土而孤軍奮戰。然而新政府軍擁有比他們更先進、更強大的武器,例如從國外進口的槍炮。10月6日是這場內戰的轉捩點。當時,新政府軍包圍了鶴城,城中有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約5000名城民。看到局勢迅速惡化之後,松平容保在1個月後同意投降。
當時,臨近的米澤藩(今山形縣一部分)官員前來協助談判投降的條件。松平容保、其子松平喜德和一些高級將領被軟禁,令人引以為傲的會津藩時代就此終結。日本在天皇的領導下實現了統一,並遷都東京,廢藩立縣,會津若松則成為了今天福島縣的一部分。


This Chinese-language text was created by the Japan Tourism Agency.